苦楝皮,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,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,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,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。
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
- 驱虫杀虫
苦楝皮对蛔虫、蛲虫等肠道寄生虫有显著的驱杀作用,其所含的川楝素等成分能麻痹虫体,使其不能附着在肠壁上,从而随粪便排出体外,临床常用于治疗蛔虫病、蛲虫病等寄生虫感染性疾病,疗效确切。
- 清热燥湿
苦楝皮性苦寒,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湿热所致的泻痢、黄疸等病症,能清利湿热,改善湿热内蕴所引起的不适症状。
- 行气止痛
苦楝皮能行气解郁,止痛效果较好,对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胀痛、疝气疼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,可调节气机,疏通经络,减轻疼痛。
苦楝皮的药方
- 驱蛔汤
组成:苦楝皮、使君子、槟榔、鹤虱、芜荑。
功效:驱虫杀虫,主治蛔虫病,方中苦楝皮为君药,性苦寒,能驱杀蛔虫;使君子味甘性温,善驱蛔虫;槟榔行气利水,可增强驱虫之力;鹤虱、芜荑亦有驱虫之效,诸药合用,共奏驱蛔之功。
- 蛲虫方
组成:苦楝皮、百部、乌梅、槟榔。
功效:杀虫止痒,主治蛲虫病,苦楝皮驱杀蛲虫,百部润肺止咳,杀虫灭虱,乌梅酸涩收敛,能安蛔止痛,槟榔行气利水,此方对蛲虫病引起的肛门瘙痒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
- 清肝止痛方
组成:苦楝皮、延胡索、川楝子、柴胡。
功效:行气止痛,清肝泻火,用于治疗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胀痛等病症,苦楝皮行气止痛,川楝子疏肝泄热,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,柴胡疏肝解郁,诸药配伍,可使肝气疏泄,气血通畅,疼痛缓解。
药方的功效和出处
- 驱蛔汤
出处:此药方常见于中医古籍《证治准绳》,其功效在于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,有效地驱除肠道蛔虫,改善蛔虫感染引起的腹痛、腹胀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在临床应用中,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可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和配伍。
- 蛲虫方
出处:该药方多见于《本草纲目》,其以苦楝皮为主药,配合百部、乌梅、槟榔等,针对蛲虫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,百部能润肺杀虫,乌梅酸敛,可防止虫体上窜,槟榔则能增强驱虫之力,此方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验证,对蛲虫病的治疗效果显著。
- 清肝止痛方
出处:此药方载于《医宗金鉴》,方中苦楝皮行气止痛,川楝子疏肝泄热,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,柴胡疏肝解郁,诸药合用,共奏行气止痛、清肝泻火之效,常用于治疗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胀痛等病症,在临床应用时,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化裁。
苦楝皮作为一味中药材,在驱虫杀虫、清热燥湿、行气止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与作用,其相关的药方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,疗效确切,但使用苦楝皮时应注意剂量和用法,避免出现不良反应,对于孕妇、脾胃虚寒者等应慎用或忌用,在临床应用中,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合理选用药方,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。
本站声明
在网站建设过程中,我们引用了来自互联网以及 AI 生成的部分资源。若用户发现网站内容存在侵犯自身权益的情况,可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接到通知后的三日内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。
此外,网站内容可能存在错误,用户需自行甄别,本网站对相关错误不承担责任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